以繪畫帶出內心憂慮
Monica黃曉紅博士則認爲,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不應將符號一一對應,單一地分析個案。因此她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治療模式,以繪畫加敘事的方法(Narrative Therapy),雙管齊下來做心理輔導,達到較人性化的溝通的方式。在輔導的過程中,她先會與案主訂下目標,如想解決的問題和困擾範圍,再邀請其作畫。畫畫的主題亦會有所不同,如想探討有關家庭和愛情方面的話,就會由「有泳池的屋子」為主題;個人成長的課題則以「樹」為主題;由美國心理學家John Buck提出的「樹屋人」則用以探討有關原生家庭和影響的課題;有關兩性方面的課題則以「男女」為畫題等。隨後由畫作打開話題,請案主口述畫作的內容,再由口述的內容對證畫中的象徵性符號,找出問題所在。
治療性對話的好處在於可以從說話的方式中看出端倪,例如不斷強調的字眼可能說明現況中的相反狀態。其中一個例子是個案的畫中強調和諧和寧靜,而在對答中,Monica發現她如此強調寧靜的環境,背後原因是家人的嘮叨帶給她莫大的壓力。